查看原文
其他

唐代开山处-月日滩

2016-06-29 风轻云淡 丹凤论坛

唐代开山处-月日滩

月日,在我们当地人口中是唤作月儿的,位于县城南部,目前归属于龙驹寨街道办事处管辖的范围内,同时,它的山茱萸产量也是居于全县之首的,据记载山茱萸在月日栽植的历史已达400多年之久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称月日“长岗岭”为山茱萸主产区。


“月日”这一地名词,是否来源于丹江河在此拐了一个弯,形似一方弯弯的弦月倒也说不准,不过,江湾村也是极有可能以这样的方式来命名的,都不是没有这个可能性。


据《嘉庆一统志》卷192记载月儿潭有崔湜当年役工涌漕的遗迹。“月儿潭”在今丹凤县南二十里之月日镇保仓村。漕渠自此向西开凿。唐时期的丹江河已成为贡道,《唐书》载丹江为唐“贡道”,是丹江航运之鼎盛时期。由于此时的商山道大部分都是沿丹水北岸行进,道路大多不宽广,还经常被树木遮挡,分布在山头或山腰处,难以行走、进展缓慢,为了缓解长江、淮河的粮食通过黄河、灞水向长安转运的压力,极需将商山陆运改为水运,唐代的崔湜就向皇帝建言在南山(秦岭)间开凿运河连接丹、灞两水,以达到把汉江下游的物产运抵长安的目的,也可极大的方便沿途的客旅、商人。


又考《新唐书·崔湜传》,知崔所开的南山新道,是为了延长丹水航道,此间丹江漕运已通至商州,新道由商州向西沿商山南侧凿山开通,通至石门,再由石门折北,经蓝田西境达于长安。运河的走向设计,大约也是引丹江由商州西出山,再引南山(秦岭)诸水,与灞水合流,然后出石门谷,大仓关,经蓝田抵长安,这就是古代著名的丹灞道。不过,较为可惜的是修好的道路竟被夏季的洪水所冲击致其崩塌、堵塞不通,行人也恢复了走旧道的历史,否则,丹江的航运历史又要改写了。


想必离保仓村不远,又处在丹江河边的江湾村也是当年崔湜开山所经过的地方吧。在月日滩的龙头山景区购买好了门票,便走上了铁索桥,铁索桥是由数根粗大的铁链连接而成,底下再铺上木板既成桥的,走在上面晃晃悠悠,脚下也传来湍急的河水发出的声响,俨然有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情形,大渡河的怒吼、铁索桥的艰险始终都阻挡不了红军战士坚定前行的脚步,此刻的我是没有红军战士那样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的,但过桥时的战战兢兢难免让人有些害怕,很容易就联想到当年的不容易,而我自己也只有小心翼翼的缓步向前了。


过完桥就直面的撞上了一堵刀劈斧凿般规整的山体,上书有朱红大字“月日滩”,仔细查看仿佛也能找到唐中宗景龙时期崔湜开山引漕的残留印记呢!这山倒也真似一条卧龙横亘于江面,一副跃然起飞的姿态,龙头恰好俯瞰着月日这一滩江水,山顶处的龙尾则盖有观音庙,不时的有庙会祈福活动,吸引着不少善男信女前来拜谒,山脚下也建起了水上乐园,在这盛夏时节邀上三五亲朋好友,前去嘻戏、玩耍,也是个消暑的不错选择。


夜幕降临时,一场热闹的篝火晚会就此拉开了序幕,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旋律。
遥远的夜空,有一个弯弯的月亮。
弯弯的月亮下面,是那弯弯的小桥。
小桥的旁边,有一条弯弯的小船···
弯弯的河水流啊,流进我的心上!


原创 风轻云淡


陕西丹凤

长按下图,识别二维码关注,danfengluntan微信号


丹凤最大综合性资讯平台

联系QQ:2755318016

投稿邮箱:2755318016@qq.com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